主日周刊
27 Jun 2021

主日周刊

福音流传到中国(III)

娓娓道来~

各位主内肢体:

 

福音流传到中国III

   公元 1800 年,满清皇帝嘉庆颁布了一道有关宗教谕令。这是中国的历史中人口最多的时期,皇室受到国内造反浪潮困扰。嘉庆和他的父亲乾隆(1736-1795)一样相信儒家教导,很自然的认为社会动荡的原因是错误的宗教思想,因此颁布《御制邪教说》,基本上提到任何太煽动叛乱的宗教都是邪教。皇室因为怀疑中国天主教徒忠於教宗甚於皇帝而不让宣教士合法居留。只有一个方式可以进入中国,就是在当地寻找其他行业的工作,有点像使徒保罗织帐棚。

   伦敦传道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在 1807 年派马礼逊牧师(Rev Robert Morrison)去中国传道,这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回归圣经教导,离开一切异教因素)后所差来华的第一位改革宗牧师。马礼逊牧师在来华之前下了功夫准备,他在 1805 年在伦敦随华人容三德(Yong San-Tak)学习中文,并且到大英博物馆抄写天主教士中文圣经手抄译本『四史攸编耶稣基利斯督福音之会编』以及抄录一本拉丁文的中文字典。以上两本书是马礼逊牧师学习中国文字的课本及以后翻译圣经的主要参考。由于中国采取闭门自守政策,使到伦敦传道会日后所遣派的宣教士无法在中国广州和澳门两地立足,这也造成南洋传教计划的产生。马来亚半岛的马六甲过后成了宣教重镇,是马来西亚人之光荣。这更是神的恩典,使马来西亚人有份於向外宣教的圣工。约翰 3:16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当马礼逊在二十一岁那年,他在接受牧职训练的时候,听到宣教的呼召。他反复阅读基督的训令:『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却吃惊地发现在他小圆圈之外,世界上还有成千上万人从未听过福音,因此他求差会把他派去『最艰难险阻之地』。他在 1803 年写下的祷告,说:『主啊。。。也许一个工场要比另一个工场困难,无论是哪一个,我都不能胜任。。。但我靠着你加给我的力量,凡事都能做。』

   他凭着信靠神的心,三十多年来从事宣教工作,从不放弃,克服各式困难,首先是来自他祖国东印度公司的阻力,这公司代表英国在国际的商业利益,是过百年的大公司,注重的是钱财及扩张大英帝国政治利益,大力反对传福音活动,令亚洲人看到他们的真面目。在印度的一个观察者写道:『不要妄求把印度人归化为基督徒,除非印度的英国人开始在某程度上自己先归正。』可见一般英国人在印度所作所为给当地人的印象不佳,令异教徒反感。

   当马礼逊还在一艘英国船上预备前往中国时,东印度公司就拦住他的去路。所以不要以为白种人就是基督徒,或者以为亚伯拉罕的肉身后代就是信主的。每个罪人都需要重生,有神的生命才是属天国的人。这一拦阻使到马礼逊改变行程,他取道美国,用了八十天前往纽约,再由那里出发到广州,又花了一百一十三天才到中国。他的太太后来提到这事:在纽约接待他的人带他去(当时他还单身)办理登船事务时,船主抬起头来,脸上有疑惑的笑容,对他说:“那么,马礼逊先生,你真的期望你能改变拜偶像的大清帝国吗?” 马礼逊回答说: “不,先生,我期望上帝能够。”

   一个阻力是来自中国朝廷,封建的皇家势力是更强硬,中国当时看不起西方势力,曾警告过英王乔治三世的大使不得在中国传『英国的宗教』。北京的四座天主教堂中有两座受摧毁。只有七个欧洲神父可以留下来。

   在 1807 年马礼逊抵达广州,费了超过半年的时间的船程。他发现有三个中国天主教神父在广东省到处传道。当时传这教是犯法的,刑罚是死刑。为此,马礼逊在起初两年穿上中国服装,还戴了一条假辫子,像个中国百姓。可是不久后他不这么装扮了,但他仍然非常低调。有两个中国天主教徒一直暗地里帮助他学习中文,他的中文程度进步得快。在抵达两年后,东印度公司聘请他为翻译。看来他可以长期在中国居留了,可是好景不长在。

   在 1812 年,满清皇帝颁布一道反帝国主义的谕令,禁止中国人教导外国人中文,违者处死,使到马礼逊等人感到震惊,使到他的中文学习受到阻力,到了 1859 年,就是马礼逊与世长辞后 25 年,广州才开放而成为伦敦传教会固定的宣教据点。马礼逊一生的宣教岁月是在广州度过的。

   马牧师在最初的时候做了一个重要而且非常困难的决定,足以指引他后来的宣教方针:他应该选择传道和教导,还是应该集中时间和力量,把圣经翻译为中文?他选择了翻译工作,因为公开传福音很快就会被政府驱逐出境,那么,他也无法继续向中国百姓见证上帝的道。

   在马牧师死后多年,宣教历史证明他的决定是对的。马礼逊翻译的中文圣经包马礼逊翻译的中文圣经包括新旧约,虽然还不是最早的圣经中文译本(因为在马牧师译本之前一年,就是 1822 年,在印度服事的马士曼(Marshman)及拉沙(Lassar)为主力的赛兰坡宣教团出版了整本中文圣经,可惜因其缺点而未有广泛流通。)可是却甚具权威。基督教其后所有中文圣经翻译都是直接或间接源自马礼逊译本,包括麦都思、郭士立、裨治文及马儒翰四人小组译本(1835);郭士立译本(1840);委办译本(1855);裨治文、克陛存译本(1863);北京官话新约全书(1870);施约翰旧约译本(1875);杨格非(浅文理)译本(1883);包约翰、白汗理新约全书(1889);以及 1890 年上海传教士译经大全授权进行,直到下一世纪初(1919)才出版的和合译本。

   马礼逊翻译的中文圣经是第一本以全球四分一人口的文字出版的完整圣经。就它对亚洲基督教的影响而言,它盖过了所有更早期的圣经翻译。马牧师在他的忠心同工米憐(William C.Milne)的协助下,在 1819 年完成了这项重大的工作的初稿。马牧师承认,收藏在英国博物馆的一份中文译稿给了很大的帮助,这份译稿是由姓名不详的敬虔传教士翻译的,内容包括大部分新约,从使徒行传到腓利门书。以后的宣教士有一百年之久都受惠于马礼逊的第一本完整的中文圣经译本,还有他的中文文法手稿(1815)和他的华英字典手稿(1821-1822)。这些文字工作为日后的福音工作打下坚固的基础,感谢主恩。

 

 

儆醒等候主再临

李金雄牧师